遠看是黑色的小山堆,近看是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廢棄輸液瓶,這是位于龍崗區深惠路布吉段康達爾花園旁一家民營醫院的場景。4個多月的無序堆放,讓附近住戶頗為擔心從醫院流出的輸液瓶隨時有傳播病菌的可能。住戶質疑:醫院用完器物應該有嚴格的處理規定,怎么可以隨意堆放路邊?
廢棄輸液瓶堆放暴曬
前日中午,記者到該民營醫院看到,在醫院大門靠左側,堆放著近十平方米的輸液瓶,有復方氯化鈉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,大小瓶子不一,用黑色的塑料袋裝著,可能是堆放時間過久,不少塑料袋已被風化得支離破碎,大部分輸液瓶完全暴露在外。
據附近住戶反映,堆放著的輸液瓶,醫院沒有派任何人監管和處理,有時會有小孩子撿輸液瓶玩,擔心因此會影響到小孩健康。“每次從那邊走過,雖然聞不到什么臭味,但總覺得有些惡心。”住戶岳先生說,醫院用完的輸液瓶不管有沒有攜帶病菌,人們都會覺得是很不干凈的東西,堆放著好幾個月沒人管,醫院的行為有些不負責任。
不屬醫療垃圾沒人回收
“我們也是很頭痛,一直想處理掉但苦于沒辦法。”該民營醫院執行院長王進勝大倒苦水,據其介紹,這堆輸液瓶至少存放了4個月了。“堆在那看起來也不好,還影響醫院形象。”王進勝說,問題的關鍵在于輸液瓶在醫療廢物的定性上。
記者從環保和衛生部門了解到,政府出臺文件,稱為進一步對醫療廢物分類細化,“使用后的輸液瓶將不再屬于醫療廢物,不必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,但這類廢物回收利用時不能用于原用途,用于其他用途時應符合不危害人體健康的原則”。
王進勝說,醫療垃圾處理公司不再對輸液瓶回收,而生活垃圾回收的公司也不愿回收,“因為用途很少,回收不賺錢。”王進勝說,關外還有個別醫院也面臨此類困境。
記者向市內多家回收生活垃圾的清潔公司詢問時,均被告知不收醫用的玻璃輸液瓶,“即使出錢,我們也不收,因為收了也不好處理。”深圳市新佳浩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,這些玻璃輸液瓶都是醫院流出的,感覺不干凈,要是攜帶病菌的話,公司回收很擔心出現后續問題,何況現在玻璃制品回收價格很低,一斤幾分錢,毫無利潤。
大醫院已改用塑料軟包裝
針對關外個別醫院難以處理玻璃輸液瓶的兩難困境,記者分別向北大醫院、福田人民醫院和布吉人民醫院了解情況,各大醫院均稱他們沒遇到此類難題,解釋稱早在三四年前已淘汰掉了玻璃輸液瓶,改用塑料的軟包裝輸液瓶。
北大醫院總務科尹科長告訴記者,幾年前醫用輸液瓶一般由醫院內部清潔部門管理收集,并交由專業公司處理,但隨著輸液瓶材質變成塑料軟包裝后,玻璃瓶的處理便再沒需要了。
布吉人民醫院院辦工作人員稱,醫院的輸液瓶全部換成塑料軟包裝好多年了,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會使用玻璃瓶。
記者調查時發現,玻璃輸液瓶的淘汰關鍵是市場的選擇和低溫消毒技術的成熟。北大醫院尹科長說,隨著消毒技術的發展,低溫消毒技術逐漸成熟,廠家可以選擇塑料材質用作輸液瓶。加之塑料軟包裝運輸方便、成本較低且便于回收的特點,玻璃輸液瓶最終被塑料軟包裝代替。
涉事醫院:愿出錢運走輸液瓶
雖然各大醫院早已淘汰玻璃輸液瓶,但諸如關外的民營醫院等還有成堆的無法處理的玻璃瓶。王進勝介紹,醫院所堆放的輸液瓶都是未被污染,干凈的,醫院曾多次聯系清潔公司處理,但沒有一家清潔公司愿意回收。
而記者在采訪布吉人民醫院時,該院稱醫院所產生極少量的玻璃瓶,一般都放置在自建回收房內,然后由員工砸碎成玻璃渣,清運出去。
據王進勝介紹,為避免輸液瓶露天堆放的場面難以控制,影響更大,4月底,醫院和輸液瓶生產廠家聯系,統一將玻璃制的輸液瓶更換成可回收的塑料或軟包裝輸液瓶。“你要是能找到公司處理,我愿意花錢。”王進勝笑著說,這次將會設法再次尋找清潔公司,不再按回收處理,而是出錢并說服清潔公司將堆放的輸液瓶處理掉。